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讚美的教會-鶯歌磐石教會-免費學爵士鼓、Bass、電吉他

今天受學生的邀請到鶯歌磐石教會聚會,來自韓國的金牧師和師母,讓這個教會被國中生和高中生充滿了。



這裡的文化是免費讓新來的朋友學樂器,以後可以用樂器來敬拜神。看到自己的學生在台前彈奏Bass,有著上帝所賜下樂手的榮光,很受感動。



閉上眼,我心中看見好幾個在國中裡所關懷的學生,也在他們之中彈奏著吉他和敲打爵士鼓,被神撿選使用,真好。這時侯,台上的同學叫大家互相握手宣告,我趕緊拭乾淚水,滿心歡喜的應答。



鶯歌磐石教會在鶯歌南雅路上的「巴黎大街」,歡迎大家來這裡接受免費的吉他教學。





磐石教會首頁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之益的個人網誌-鶯歌國中

我在學校有了新的部落格,我會把紙模型社和教學用到的資料搬到那裡去,名字就叫"之益的部落格"



Google一下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808科教館校外教學




相簿按這裡


今天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當老師的快樂應該就是看到學生的成長吧!加上看到你們班導對你們的關心和無私的奉獻,真感動。


你今天有許多人生的經驗在此累積了。第一次自己買票坐火車、第一次坐捷運......加上一堆糗事。老師希望能提供給你們更多的「一手知識」,感謝上帝賜下的好天氣和順利的行程。我們今天看到了光的直進性、觀察了本影和半影、聽了回聲管、體驗了聲波的速度、看到水波的前進方式、玩了「千里傳聲」、做了透鏡成像的實驗、也試了紅綠藍的合成。這些概念不再侷限在我的高效能課堂筆記上,這是「二手知識」。


所以我每個禮拜都做實驗,你的理化,我要把它建立在基石上,而不是空中樓閣!這一定有用,因為在我記憶裡國中的理化課,就剩下實驗而已。但是我知道,今天能在講台上,不止是會做實驗,還有那曾經不斷練習,現在卻已經埋入潛意識中、堆積如山的習題和考卷。


為學猶如金字塔,底盤要大頂要高。


我國中的畢業紀念冊,同學曾留下這句話。不是嗎?對自然的體驗和實驗是基礎,要到達頂峰,還是要靠不斷的反覆練習題目才行。畢竟基測不是在科教館進行。


所以,現在回到學校,加緊努力囉!加油!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年輪的測量









可由下列兩種方式測到樹的年齡:

(1)可由樹幹表面向中心鑽取木條,計算木條上的條紋就可知道樹木的年齡(如圖所示)。

(2)可量取該植物的胸圍,再與現有資料做比對。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教學簡報檔案

我把波的簡報檔放在這裡請點閱。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波以耳實驗,聲音的三要素

以下內容來自潘冠錡老師的好好玩物理網

波以耳實驗

聲音的三要素

縱波,橫波

以下動畫來自潘冠錡老師的好好玩物理網

縱波

橫波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學腳踏車的完美步驟(2007中秋,大女兒學會腳踏車。)

我也是四年級學會腳踏車的,回想起來,摔得蠻慘的。



昨天中秋節,把很早就為女兒準備的腳踏車拿出來,沒想到,一天就學會了。這都是拜電視節目'''生活智慧王'''之賜。



如果你還不會騎腳踏車,趁這幾天天氣好,可以來練練看喲。



*1.先準備扳手,拆下兩個踏板。牽車繞著8字型行走。

*2.騎上車,試著兩腳離地滑行。

*3.裝上右側踏板,把踏板放在1點鐘方向,練習起步。

*4.裝上左側踏板,可以上路了。



奇妙的是,還沒摔到車,感謝主。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波長、頻率、振幅

Flash 動畫示範

請按這裡

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

Re:靡洱、栨

靡洱、栨原文在此

寫得真好,帶我回到童年的記憶中。小二的時候,因為環境的關係,全家搬到台北市住了一學期,我這隻鄉下老鼠害了很嚴重的思鄉病。感覺上沒有一樣是對的:人際關係差,功課一落千丈,師長對我也很有意見。



後來,我轉回了自己的學校,就像你說的。一切都不一樣了!當時的我,無法解釋這種感覺。我在故鄉的學校成了新來的轉學生。是,這是成長,拆毀舊的,再造新的。



「狐狸有洞,天上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耶穌




P.S.:Dear靡洱、栨,離題太遠,你的文章勾起我的童年回憶,不知不覺地就飄走了。未能談到環保議題,請見諒。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

為朋友工作-靈命日糧2007-09-03

靈命日糧正文


使徒行傳第四章



當時所有信主的人,都是同心合意的,凡物公用,沒有一人說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使徒能力充沛,繼續力證主耶穌復活的事實。信徒謙和共處,享受上帝豐盛的恩福。
人人都一無所缺,因為大家都賣掉房屋田產,把得到的錢交給使徒,照各人的需要分配。例如那個名叫約瑟的,使徒稱他作巴拿巴(“勸慰者”的意思),是生在塞浦路斯的利未人。他把變賣田產的錢交給使徒,分贈那些有需要的信徒。



這個學期,我把維基百科的學習,納入國中生的課程中。維基百科的計劃,就像早期教會的使徒們,凡物公用。一切都是免費的,甚至創辦人吉米威爾斯為了要讓維基百科「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拒絕了Google的獨家贊助。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使用維基百科的人才能「無條件地」享受大家提供的知識。而不會受到廣告的打擾(廣告其實是會主宰人的思想,因為廠商都希望藉著廣告讓大家多買自己的東西)。


大家都是國中生,一定會認為自己所知有限,其實不見得。就像我在鶯歌國中舉的例子:住在鶯歌的人以自己的角度描寫自己,一定比住在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編輯所描述的鶯歌鎮要來得踏實多了。學習的效果在自己有興趣的事上可以發揮出來,就像我們牧師說的:「上帝在每個人身上,放著不同的特質。」所有人的興趣特質都不盡相同,所以你的編輯角度必然是獨一無二的,也必然是維基百科所需要的。


這是一個知識共享的地方,每個人提供出他感到不起眼的那一份,就有可能造成關鍵性的改變。這就好像台灣多雨,住在這兒的人,不會覺得一口水有多重要,但若是到了沙漠,這可能就是救命的一口水了!我們學的東西也是這樣,你可能會覺得懂的、玩的都和其他同學差不多。因為你們都住在島上,讀同一所學校。但是你如果把這份不起眼的知識貢獻出來,就能讓世界某個角落缺乏這份知識的人獲益。


2000年前的基督徒也是這樣,把家裡的東西提供出來,種小麥的提供不起眼的麵粉,養牛的提供不起眼的牛奶。這些就是飢餓的人眼中貴的食物了。



商業週刊-維基資料量比《大英百科》多七倍

商業週刊-學校沒教的大能力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思考換部落格的問題

我不知道是不是應該要換個網誌,當初從blogspot來到這裡,只是衝著因為無名小站的創始人中,有「武陵人」,也就是武陵高中的畢業校友。

我從一個自由的地方來到了一個限制的網站,還交了會費買了金卡。但是環境似乎改變了,我發現,在維持網誌正常運作的時間,大於我在網誌內容創作的時間,也就是說它「變得不好用了」,我還在思考,但是再交會費的機會應該是微乎其微了!

2007年8月18日 星期六

8月28有月全食,記得要看喲!

08/28自16時51分開始初虧,至20時24分復圓結束,歷經3小時又33分鐘,由於月食開始時台灣各地尚未月出,因此我們僅能見到「月出帶食」現象。該日台灣各地的月出時刻約在18時20分前後,方位為東稍偏南。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特別尋找觀測的地方,只要看得到月亮就以肉眼目視即可,但若用望遠鏡放大觀測則效果更佳。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澎湖景點-海豚灣戀人








澎湖海田、海鱺、小管


















從空中看澎湖


錠鉤嶼

澎湖、妳的家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真理堂現有的部落格



God is Love
在家庭組網站尚未成立之前,已有幾位弟兄姐妹設立個人網誌。



信鐘




鋼手指的部落格




聰泳




家庭組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南十字星座,最小的星座

在它的左下角是「煤袋星雲」,特殊的黑暗星雲,正好在銀河之上。其中第三顆是一個「紅巨星」,與其他的三顆為藍白色不同。

和北極星一樣,用以指引南極的方向。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國王的新衣-->總統的涼鞋

2007年4月29日 星期日

鶯中運動會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美國拉布雷亞(La Brea)焦油坑中的化石

劍齒虎

1769年﹐有一支西班牙探險隊,由Lower California 州長Gaspar de Portola率領﹐考查了覆蓋地面的黏黑物質。他們稱呼這地區是“La Brea”,西班牙話就是”焦油”。這也是“拉布雷亞”的由來。


多年後墾荒人員用這裡的焦油瀝青或柏油鋪在屋頂防水。他們在柏油中發現了動物的殘骨,但卻沒有引起注意﹐而是把它們丟掉了。直到1906年,科學家才對“La Brea”地區所發現的殘骨展開研究。十年後,地主George Allan Hancock把拉布雷亞(La Brea)地區捐給了洛杉磯政府,附帶條件是只能將其用於科學研究。


時至今日,拉布雷亞(La Brea)已聞名全球科學界。這個地區被認為是世界上骨化石蘊藏最豐富的地方,也是研究遠古動物最有價值的地方之一。科學家已從該地區發現一百萬年前的骨化石,並已鑒定出650種以上的動物和植物。化石種類小到昆蟲﹐大到比大象更大的生物都有。這些生物四萬年前就陷入瀝青坑之中,直到今天仍有生物陷進去。小鳥和動物仍然會陷入瀝青坑中。


摘錄自大紀元時報

大家可以到化石坑的官網去看看,英文的。可以利用yahoo的翻譯